打印

也谈谈春晚(2月话题)

0

也谈谈春晚(2月话题)

第一次的春晚开始在1983年,它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32个春节,即将迎来第33个春晚,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节目与美好的回忆,可以说是中国百姓的第二顿年夜饭,春晚在新时代的中国人春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让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届春晚的服装尽显浓重的时代气息,主持人之一的刘晓庆身着红色的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凸显出年轻、朝气,还有上个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的工装,偶尔也会见到西装,但不打领带。这台晚会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但是近年来随着春晚的举办越来越精致,观众对它的骂声却越来越多,甚至从2011年起,坊间甚至开始流行“大家一起来吐槽春晚”的网络活动。许多网站会在春晚首播结束后,将网民对春晚的吐槽收集整理成帖来吸引点击率。
那么为什么春晚的节目越来越精致,反而骂声越来越多了呢?在笔者看来这并不能完全都是春晚的错,我觉得观众与春晚都有各自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观众的问题,一方面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年轻人已近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好好的去品味,去欣赏一个节目了,春节,这个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他们眼里变得已近不在重要,他们对春节的感情也变得非常平淡,就拿笔者来说,以前过年的时候都要家家户户的去拜年的,哪里像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不回去过年了;另一方面,物质与精神的极大丰富让我们变得非常的“淡定”,春晚的节目已近引不起我们兴趣了;而随着社会越来越娱乐化,让人们越来越喜欢“娱乐”事物,很多人聚精会神地在屏幕前观看春晚,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只是怀着“我要吐槽”的心态而已,甚至有些人“没有槽点,就算创造槽点也要吐槽”。例如,2012年春晚节目主持人阵容为:朱军、李咏、撒贝宁、李思思、董卿、毕福剑。就有网友吐槽此阵容是:一对鸳鸯一对基,三个小受一个T,一个腐女看三P。这样的心态春晚这种纯喜庆的节目怎么可能让你满意呢?难道让郭德纲讲几个小时的相声当春晚吗?
接着我们说说春晚自身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作者吐槽”!!)挑一个典型的吧:春晚越来越商业话
并不是说春晚商业话不好,毕竟央视也得发工资啊,可是里面的广告也太多了呀!魂淡!!!(好吧,我又激动了)。由笔者所知,在对“**杯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的冠名权争夺战中,06年2580万元底价起,最后由杭州民生药业以4508万元的价格中标。07年的冠名权底价3280万元,二是贺电、字幕等。每年大家看春晚的时候都会听到主持人激情地、快速地念到“**企业向全国人民拜年了”。05年太子奶便第一个向全国人民拜年了。曾有人评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朱军念电报”。为了能让周涛和朱军的“金嘴”念一下自己的名字,许多企业都得付出不菲的价格。
然后是互动环节。在晚会中间会有主持人不断地提醒编辑短信你最喜爱的节目发送至**,或登陆网站进行投票,以及一些有奖竞猜之类的所谓与观众的“互动”,网上互动和手机互动都是为中国电信、移动通讯和中央台自己的网站做广告;观众评选,又是为某品牌作广告。光短信中国移动和联通就赚疯了。
好吧这毕竟也是给观众拜年或是互动,也能让观众开心一下,我们就忍了,可是最让人恶心的是春晚中的植入式广告,其中的典型就是2011年,汇源公司6000万的广告费使刘谦在魔术表演中不停给汇源果汁特写镜头的“汇源事件”闹得最火,也是至此开始,网民有了盘点春晚植入式广告的活动。
OK,让我们回到开头,虽然现在对春晚的吐槽声越来越大,但是我对春晚还是持积极态度,我也很喜欢看大家吐槽春晚,有些很有趣,也有一些有点无理取闹,不过有人看才有人吐槽,只不过大家找到了另一种消费春晚的方式而已,说不定这也是春晚能办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 本帖最后由 01121 于 2015-2-3 21:46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f4600 +1 感谢支持尽言楼! 2015-2-3 22:48
  • bf4600 金币 +62 活动非评比部分奖励 2015-2-3 22:47

TOP

0
从第一次春节晚会开始,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庆祝节目,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在数亿全国民众审视下,在有关领域的部门电视台公司以及个人争取妥协下的政治任务。对于每年接手这个任务的筹办者来说,这是风险和利益并称的机遇,是对个人能力的展示。
      随着时代变迁,接受了很多影视娱乐信息的观众并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取悦。满足大部分观众是一个越来越难达到甚至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且在现在的时代,这种晚会需要的人力物力,在金钱上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国家提供的经费也不是无穷无尽任你挥霍的,众所周知哪怕一般单位活动的筹办者来说花多少经费做出多大成果的也是考量标准。对于筹办者,利用广告的方式获取经费之外的赞助更好的组织筹办完成任务这也无可厚非。而对于制作单位对于国家来说,利用赞助转嫁巨大的资金投入简直合算的不能再合算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f4600 金币 +17 认真回复,奖励! 2015-2-5 22:57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7 11:25